五藏 - 心肝脾肺腎
中醫五藏不局限於解剖概念。主要生理功能是生化和儲藏精、氣、血、津液和神,特點是藏精氣而不瀉,滿而不能實。
中醫五藏不局限於解剖概念。主要生理功能是生化和儲藏精、氣、血、津液和神,特點是藏精氣而不瀉,滿而不能實。
- 心與小腸、脈、面、舌等構成心系統。心主血脈是全身血脈的總樞紐,心通過血脈將氣血運送于周身;心又主神志,是精神、意識和思維活動的中心。血脈指血液和脈管以及血液在脈管中的運行。心主血脈是指心氣推動和調節血脈循行於脈中,周流全身的作用,發揮營養和滋潤作用。氣血指人體內氣和血。氣被視為人體的生長發育、藏腑運轉、體內物質運輸、傳遞和排泄的基本推動能源。
- 肝與膽、目、筋、爪等構成肝系統。肝主疏泄,能調節人的情志活動,協助脾胃消化。肝又藏血,有貯藏血液、調節血量的作用。
- 脾與胃、肉、唇、口等構成脾系統。主運化,促進飲食物的消化、吸收和營養物的輸布,爲氣血生化之源,故有後天之本之稱;脾又統血,能統攝血液不致溢出于經脈之外。
- 肺與大腸、皮、毛、鼻等構成肺系統。肺主氣,司呼吸,是人體氣體交換的場所,又能宣發衛氣和津液于全身以溫潤肌腠皮膚。津液是機體一切正常水液的總稱。存在於氣血之中,散布於皮膚、肌肉、孔竅並滲入血脈,清而稀薄,流動性較大,具有濕潤作用的為津;灌注於關節、藏腑、腦髓、孔竅等組織,稠而濃濁,流動性較小,具有滋養作用的為液。
- 腎與膀胱、骨髓、腦、髮、耳等構成腎系統。腎藏精,與人體生長發育和生殖能力密切相關,故有先天之本之稱;腎又主水,在調節人體水液代謝方面起著重要作用。在中醫學中,氣與精雖同屬於生命物質系統範疇,但精是除氣之外的精微物質的總稱,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具有多層含義的概念。一般而言,精的含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。先天(狹義)之精又稱生殖之精,稟受於父母,與人的生育繁殖有關。後天(廣義)之精又稱藏腑之精,由藏腑化生水谷精微而成,主人體生長發育。水谷精微泛指人體消化吸收的的營養物質,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維持和精、氣、血、津的化生的主要物質基礎。
六腑 - 膽、胃、大腸、小腸、三焦、膀胱
腑,古稱 府,有庫府的意思。六腑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納、腐熟水谷,泌別清濁,傳化精華,將糟粕排出體外,而不使之存留。所以六腑以和降通暢為順。生理特點是傳化物而不藏,實而不能滿。在病理變化上相互影響,一腑有病,可影響他腑而致病。
生理功能上密切配合,共同完成飲食物的消化、吸收、轉輸和排泄:
飲食物入胃,經胃的腐熟,下移小腸,進一步消化,並泌別清濁,吸收其中的精微物質,大腸接受小腸中的食物殘渣,吸收其中的水分,其余的糟粕經燥化與傳導作用,排出體外,成為糞,膀胱貯存尿液及排泄尿液。在飲食物消化、吸收過程中,膽排泄膽汁入小腸,以助消化。三焦不但是傳化的通道,更重要的是主持諸氣,推動了傳化功能的正常進行。
藏腑概念與解剖學的藏器概念不同,中醫學將三焦單獨列為一腑,並非僅僅是根據解剖,更重要的是根據生理病理現像的聯系而建立起來的一個功能系統。
三焦的功能實際上是五藏六腑全部功能的總體 :
(經絡是運行氣血、聯系藏腑和體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,是人體功能的調控系統)
(經絡是運行氣血、聯系藏腑和體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,是人體功能的調控系統)
膈以上為上焦,包括心與肺;
橫膈以下到臍為中焦,包括脾與胃;
臍以下至二陰為下焦,包括肝、腎、大小腸、膀胱、女子胞等。其中肝,按其部位來說,應劃歸中焦,但因它與腎關系密切,故將肝和腎一同劃歸下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