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dnesday, September 12, 2012

經絡

經絡是運行氣血、聯系臟腑和體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,是人體功能的調控系統。

《靈樞·脈度》:“經脈爲裏,支而橫者爲絡,絡之別者爲孫。

”是“縱絲”,有路徑的意思,存在于機體內部貫穿上下,溝通內外;
”是“網絡”,是主路分出的輔路,存在于機體表面縱橫交錯,遍布全身。
  • 經脈可分爲正經奇經兩類。正經有十二,即手足三陰經手足三陽經,合稱“十二經脈”,是氣血運行的主要通道。《靈樞·海論》:“夫十二經脈者,內屬于腑臟,外絡于肢節。” 氣血通過經脈即可內至臟腑,外達肌表,營運全身。
  • 奇經有八條,即督、任、沖、帶、陰跷、陽跷、陰維、陽維,合稱“奇經八脈”,有統率、聯絡和調節十二經脈的作用。它們與十二正經不同,既不直屬臟腑,又無表裏配合關系,其循行別道奇行,故稱奇經。其功能有:溝通十二經脈之間的聯系;對十二經氣血有蓄積滲灌等調節作用。
  • 十二經別,是十二經脈在胸腹及頭部的內行支脈。從十二經脈的四肢部位別出,陽經經別合于本經,陰經經別合于相表裏的陽經。主要是加強十二經脈中相爲表裏的兩經之間的聯系,還由于它通達某些正經未循行到的器官與形體部位,因而能補正經之不足。
  • 經筋、皮部聯系肢體筋肉皮膚;浮絡孫絡聯系人體各細微部分。十二經筋均起始于四肢末端,結聚于關節、骨骼部,走向軀幹頭面。行于體表,不入內臟。
十二經脈在體表的循行分布規律是:
  • 凡屬六臟(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腎和心包)陰經分布于四肢的內側和胸腹部,其中分布于上肢內側的爲手三陰經,分布于下肢內側的爲足三陰經。手足三陰經的排列順序是:“太陰”在前,“厥陰”在中,“少陰”在後(內踝上八寸以下爲“厥陰”在前,“太陰”在中,“少陰”在後)。
  • 凡屬六腑(膽、胃、大腸、小腸、膀胱和三焦)的陽經,多循行于四肢外側、頭面和腰背部,其中分布于上肢外側的爲手三陽經,分布于下肢外側的爲足三陽經。手足三陽經的排列順序是:“陽明”在前,“少陽”居中,“太陽”在後。
  • 表裏關系是:手足三陰、三陽,通過經別和別絡互相溝通,組成六對“表裏相合”的關系。其中,足太陽與足少陰爲表裏,足少陽與足厥陰爲表裏,足陽明與足太陰爲表裏。手太陽與手少陰爲表裏,手少陽與手厥陰爲表裏,手陽明與手太陰爲表裏。
氣血通過經脈即可內至臟腑,外達肌表,營運全身。其流注次序是:
手太陰肺經→手陽明大腸經→足陽明胃經→足太陰脾經→手少陰心經→手太陽小腸經
↑↓
足厥陰肝經←足少陽膽經←手少陽三焦經←手厥陰心包經←足少陰腎經←足太陽膀胱經
  1. 手太陰肺經主要分布在上肢內側前緣。
  2. 手陽明大腸經主要分布在上肢外側前緣。
  3. 足陽明胃經主要分布在頭面、胸腹第二側線及下肢外側前緣。
  4. 足太陰脾經主要分布在胸腹任脈旁開第二側線及下肢內側前緣。
  5. 手少陰心經主要分布在上肢內側後緣。
  6. 手太陽小腸經主要分布在上肢外側後緣。
  7. 足太陽膀胱經主要分布在腰背第一、二側線及下肢外側後緣。
  8. 足少陰腎經主要分布在下肢內側後緣及胸腹第一側線。
  9. 手厥陰心包經主要分布在上肢內側中間。
  10. 手少陽三焦經主要分布在上肢外側中間。
  11. 足少陽膽經主要分布在下肢的外側中間。
  12. 足厥陰肝經主要分布在下肢內側的中間。
足少陽膽經